国内资讯
总投资超6千亿元丨泸州今年初步梳理市重点项目325个
1月3日,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泸州以视频连线方式与全省同步举行。作为全省推进活动的分会场之一,泸州纳入本次全省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的项目共71个,总投资482.7亿元,涵盖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1月3日,四川省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泸州以视频连线方式与全省同步举行。作为全省推进活动的分会场之一,泸州纳入本次全省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的项目共71个,总投资482.7亿元,涵盖现代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新年伊始,泸州如何“拼经济、搞建设”,答案是项目。
总投资1660亿元 今年全市纳入省重点建议名单项目26个
泸州分会场所在地的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是泸州参加本次推进活动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选址江阳区江北镇的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公司原二期扩建场地,计划今年1月开工,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32.2亿元,建设2套70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9次进入省重点项目推进“红榜”的市(州),泸州今年在重大项目推进上要量也要质,且更加注重项目的发展质量。
据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方全介绍,2023年,我市将围绕“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等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强化项目支撑。今年全市纳入省重点建议名单项目26个(不含前期项目),总投资16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9.7亿元。
同时,初步梳理市重点项目325个,总投资680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1.7亿元。其中,“一体”项目166个,总投资2866.8亿元;“东翼”项目83个,总投资1680.2亿元;“南翼”项目76个,总投资2256.2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325个市重点项目中,产业发展项目达到128个,占比将近四成,总投资2995.2亿元,占比则超过四成,足以看出产业项目是泸州稳增长的“主角”。此外,生态环保项目18个,总投资77.7亿元;社事民生项目44个,总投资300.6亿元;城镇建设项目57个,总投资890.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78个,总投资2538.8亿元。
下好“先手棋” 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如何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泸州市各级各部门以此次推进活动为号角,鼓足“干”的劲头,拿出“拼”的精神,全力以赴下好“先手棋”,大抓项目建设、狠抓有效投资,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江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刚介绍道,2023年,江阳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40个,年度投资约370亿元。在项目实施保障方面,江阳区一方面按照“一项目一专班”挂图作战,加快统筹和调度,让项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在土地、资金方面加强协调力度,减少项目审批程序,确保当年能够形成更多的实物投资。
胡方全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聚焦“一目标、两机制、三清单、四环节”,坚持高位统筹推进,优化项目管理体系,高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导向,全过程倒排细化分解到月,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围绕“两大机制”,即: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和市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高效统筹破解制约因素;建立项目储备、项目进度、项目问题“三张清单”,持之以恒强基础保要素;聚焦项目储备申报、前期工作、调度推进、督导考核“四个环节”,从严从实保障项目工作见实效。
作者:许世智 牟科 来源:泸州日报、川江号App
国内资讯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丨泸州抢抓岁末年初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
最美是乡音,最浓是乡情。为引导鼓励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泸州市抢抓岁末年初返乡契机,广泛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进一步壮大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广发“求贤贴”。

广开“恳谈会”。

广进“千家门”。
来源:酒城先锋公众号
2 月 5 日
泸州市发布
《泸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
具体如下
↓↓↓
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清理、公布并动态更新涉企行政检查主体、人员、事项“三张清单”,严禁不具备主体资格的组织实施检查,严禁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实施检查,严禁开展无法定行政检查事项依据的检查。完善“一泸检查”智慧平台,统筹检查计划,逐步实现未经备案的检查一律不准开展;加快建立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定期公布涉企检查频次上限,有效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持续更新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清单,坚决纠治乱检查、乱罚款、乱强制等涉企违规行为。
二、加强涉企司法保护。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推动产法协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畅通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渠道,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政务、法务和泛法务“一站式”服务。严禁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坚决纠正违法采取“查扣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围绕“执破协同”“以破促执”“以执助破”持续深化执破融合,加快涉企案件“出清”和市场主体“挽救”。
三、有效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畅通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酒城政企通”等投诉渠道,受理部门受理后10日内审查交办,办理部门原则上30日内反馈企业。科学制定清偿方案,优化还款时序,做到“应付尽付”。压实各级政府清欠责任,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加强项目资金全流程监管,防范“边清边欠”,严防新增拖欠。
四、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完善优化支持企业融资服务协调机制,实现“需求清单”企业100%走访、“推荐清单”企业100%对接,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用好“天府信用通”平台,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重点优势工业、外贸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对融资担保机构助贷给予补助,力争将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控制在1%以内;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贷款发生的损失,按比例给予一定分担。构建“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国企)基金+市场化基金”雁阵格局,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探索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
五、加大要素供给保障。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推动“带押过户”业务跨行办理。压缩供水供气报装时限,新用户报装时间缩短至2个和3个工作日。落实停水停气提前预通知,减少突发性停水停气频次和时间。支持园区推进燃气管网整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实现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聚焦企业物流需求,制定“一园一策”“一企一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推动“一单制”全程物流改革。
六、完善信用预警和修复。标准化归集市场监管、税务、公积金、社保、城管、司法等领域涉企信用信息,实现信用报告、信用修复、信用政策、行业信用在“信用泸州”网站可知晓、可下载、可办理。完善信用预警机制,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三书同达”。高效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一般失信行为7个工作日内、严重失信行为20个工作日内完成修复,尽快帮助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消除影响。
七、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优化“三段式”并联审批机制,设置综合办事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出件。全面推行告知承诺机制,非重要审批要件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审批,在关键审批要件齐备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力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24个工作日内完成。
八、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严格执行四川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不得在清单外强制申请人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结果要件。制定完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统一中介服务结果要件标准。清单内中介服务事项均实行市场调节价,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违规收费和不合理收费。严禁强制企业接受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推广应用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实现企业和中介机构直接对接。
九、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梳理发布惠企政策清单,会同协会、商会开展热点政策专题宣传解读,推动政策“进大厅、进园区、进企业”。建立企业库、政策库,依托政务服务网智能推送,通过政务服务中心专窗、省政务服务网泸州分站点专区,畅通申兑渠道,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办得快。落实惠企政策事项联审、申兑督办和评估问效机制,推动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务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积极构建纳税人缴费人权利救济和税费争议解决机制,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项目监管检查,坚决防止征收“过头税费”,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十、常态化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围绕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消费提质扩量、科技创新转化、公共服务提效等领域,定期收集编制企业供给清单、企业需求清单、政府供给清单、政府需求清单。每季度在泸州市政府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门户网站、酒城e通APP、“酒城政企通”发布更新城市机会清单。强化清单结果运用,加大应用场景供给,加强政企精准对接,助力企业挖掘投资机会。
十一、持续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服务。建立分层分级联系企业制度,整合各类政企沟通渠道,按月收集企业诉求,帮助解决要素保障、对接市场等困难问题。将企业诉求纳入12345亲清在线办理,咨询类简单诉求24小时办结反馈,建议意见、投诉类诉求5日内办结反馈,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10日内办结反馈,确保企业诉求有回音、有落实。
十二、强化措施执行监督。依托12345亲清在线、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互联网+督查”平台等渠道,发挥营商环境观察员作用,加强措施执行情况跟踪问效,坚决杜绝走形式、走过场、不作为、慢作为。坚持监管、监督同向发力,着力纠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对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严肃开展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