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马蹄
牛“任”的农耕人生
参加工作28年来,任座民因表现突出获得无数表彰。2008年被四川省军区评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2年被中共泸州市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中共古蔺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和2021年被古蔺县人社局两次嘉奖。
抗震救灾他冲锋在前,连续奋战36个日日夜夜;脱贫攻坚他勇挑重担,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康;乡村振兴他默默耕耘,是马蹄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他就是原马蹄镇土关村第一书记、马蹄镇乡贤理事会理事——任座民。
参加工作28年来,任座民因表现突出获得无数表彰。2008年被四川省军区评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2年被中共泸州市委评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中共古蔺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和2021年被古蔺县人社局两次嘉奖。

15年的基层农业生涯,他是默默付出的“孺子牛”
“任座民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基层农业一线,不怕吃苦,甘于奉献,是所有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马蹄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孙鱼向记者介绍到。
2006年,任座民结束13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马蹄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农业人。身份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岗位的不适应,技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待遇落差大等问题一度让刚刚转业的年轻人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是看到家乡贫穷的面貌,这个老兵的斗志又重新燃了起来。
为解决技术不足问题,他用为数不多的工资买书学习,在下乡时向农村的技术能手取经,进城开会时向农业局的老同志请教,利用空闲时间自己进行钻研。渐渐地,任座民成了同事眼中的专家、百姓心中的技术能手。

15年的农业生涯,结合马蹄农业发展现状,任座民总结出了《马蹄镇柑桔管理年历方案》《李幼龄树管理》等适合马蹄产业发展的先进管理经验,为马蹄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6年的脱贫攻坚岁月,他是勇挑重担的“老黄牛”
2015年,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体系调整,县农业局帮扶马蹄镇土关村,需要派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任古蔺县农业局马蹄农技站站长的任座民主动向县局申请担任土关村第一书记。
“土关村就紧挨着我的老家,我熟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有信心带领土关人民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任座民向农业局的领导说到。
6年脱贫攻坚,两次驻村帮扶力量轮换,身边的驻村干部换了又换,任座民始终坚守在第一书记的岗位,践行着当初的誓言。
6年来,任座民带领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克服重重困难,紧紧围绕村“一低五有”、 贫困户“ 一超六有”硬指标,逐一谋划,对标补短,这个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25.1%的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如今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00亩青脆李园、500亩甜橙园、100头规模化养牛场让贫困户收入方式不断多元化,从单一的依靠种地养猪,变成了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土特产售卖、就近务工等多途径增收,2020年土关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4332元。

李相宇一家9人,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技术匮乏、资金短缺、缺少产业支撑,是马蹄镇贫困对象的缩影。任座民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为李相宇一家制定精准脱贫规划,实施了危房改造,争取产业资金补助、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发展高山黄牛、土鸡等养殖产业。最多的时候有十三头牛,种牛要卖一万五左右,大的要两万多 ,一年算下来有二十多万的收入。2017年李相宇户脱贫,是马蹄镇的产业发展脱贫典范。
刚启程的乡村振兴征途,他是敢于创新的“拓荒牛”
“这批李子是发往重庆新世纪超市,总计4万斤,我请了20个人帮忙采摘,每年人工工资都要超过十万元。”任座民一边说着一边将发往重庆的脆红李封装打包。

2015年,任座民结合当地气候和地理优势,当起致富带头人种植脆红李150亩。2017年初,他种植的脆红李投产,当年收入60万元。任座民的成功给观望的群众吃下一颗定心丸,大家主动发展产业,截止目前马蹄镇在海拔700米至1200米依次栽种李子6250亩,产值2500万元,促进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除了带头发展产业,任座民更是将自己的技术带到马蹄的果农之中,多年来任座民到田间地角进行现场教学,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2021年,马蹄镇党委政府结合马蹄镇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农村散户缺乏技术问题,创办马蹄农技课堂,任座民作为主讲,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的模式,将农业技术拍摄成宣传视频,通过新媒体推广到千家万户,使果农更加科学的管理产业,提升果品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
(马蹄镇人民政府 周威世)
来源:马蹄发布
今日马蹄
千只鸡苗进康田,产业帮扶暖民心
2025年4月24日上午,古蔺县马蹄镇康田村一派忙碌景象。数字泸州产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派驻康田村第一书记唐小波,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鸡苗发放活动,1000只优质鸡苗陆续送到脱贫户手中。
康田村部分脱贫户虽有发展养殖的意愿,却面临资金短缺、技术匮乏的现实困境。数投集团在驻村调研中精准掌握这一需求,迅速启动帮扶机制。通过多方协调资源,为村民遴选品种优良、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鸡苗,并特邀专业养殖技术人员,围绕鸡苗日常管理、疫病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讲解,帮助村民提升养殖技能。在活动现场,专业人员的指导资料同步发放,确保村民在后续养殖中遇到问题有参考、有方向。
此次鸡苗发放,是数投集团落实定点帮扶责任的生动实践。通过产业帮扶“造血”,不仅为脱贫户开辟增收新路径,也为康田村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国企力量。
今日马蹄
古蔺县2025年“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走进马蹄镇康田村
古蔺县2025年“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走进马蹄镇康田村
为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3月28日,由古蔺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的“戏曲进乡村”文艺演出活动在马蹄镇康田村火热上演。此次活动以“非遗焕新彩·文化润民心”为主题,通过融合传统戏曲、民族歌舞与现代艺术的多元节目,为村民送上一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非遗魅力绽芳华,传统艺术焕新生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蔺花灯舞蹈《闹花灯》率先登场。古蔺花灯融合歌舞、戏剧、杂技等元素,已有千年历史,其“台上领唱、台下帮腔”的互动形式,让现场观众纷纷跟着节奏拍手应和,气氛热烈。
多元节目接地气,时代精神入民心
女声独唱《战马》以激昂的旋律点燃现场,演唱者以清亮嗓音演绎“马蹄哒哒哒,黄河水哗啦啦”的豪迈,传递出奋斗者的热血与信念。彝族舞蹈《奢香夫人》则通过灵动的舞姿,再现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发展的传奇故事,演员们身着彝族服饰,裙摆翻飞间尽显民族风情。小品《邻里一家亲》聚焦乡村日常生活,以幽默对话和暖心情节,展现新时代邻里互助的和谐图景,引发观众阵阵笑声与共鸣。
创新表达传文脉,乡村振兴添活力
戏曲舞蹈《花满园》将川剧元素与现代编舞结合,水袖翻飞间演绎四季更迭的诗意;谐剧《看病》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方言对白,诙谐讽刺虚假医疗广告,寓教于乐;压轴舞蹈《好儿好女好江山》以磅礴气势,礼赞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演员们手持红旗,在激昂的旋律中绘就一幅奋进画卷。
文化赋能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节目既有传统味儿,又有新思想,我们看得过瘾!”现场村民贺大爷表示。据悉,此次演出由古蔺县文旅局精心策划,联合本地非遗传承人和文艺团体编排,通过“非遗+乡村振兴”模式,将党的政策、乡风文明融入艺术。
来源:康田发布
今日马蹄
马蹄镇召开“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返乡人士恳谈座谈会
2025年2月9日,古蔺县马蹄镇召开了“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返乡人士恳谈会。马蹄镇在家班子成员、返乡人士、爱心企业代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后备干部代表、归雁兴乡代表等齐聚一堂,畅谈家乡变化,共谋发展大计,共同谱写马蹄镇发展的新篇章。
2025年2月9日,古蔺县马蹄镇召开了“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返乡人士恳谈会。马蹄镇在家班子成员、返乡人士、爱心企业代表、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社区)后备干部代表、归雁兴乡代表等齐聚一堂,畅谈家乡变化,共谋发展大计,共同谱写马蹄镇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马蹄镇人大主席骆林致欢迎辞,对返乡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随后,在聚焦产业带动、突出园区示范、强化产业融合、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项落实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让返乡人士全面了解家乡的发展动态。组织与会人员观看了马蹄镇宣传视频,展示马蹄镇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在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人员纷纷发言。返乡人士代表表示他们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并分享了自己在外就业、创业、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家乡发展变化的赞叹。后备干部代表、归雁兴乡代表感谢家乡党委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他们这些在外的游子能够有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大家还结合自身行业领域和资源优势,围绕家乡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听取各位代表发言后,马蹄镇党委书记王仲向前来参会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立足各自领域,把握时代需求,以根植乡土、情系乡亲的主人翁姿态,当好家乡的宣传员、参谋员和建设者,主动宣传马蹄、推介马蹄、建设马蹄,多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与家乡相互成就、共同进步。同时,王仲表示,马蹄镇党委、政府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大家返乡创业就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让大家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安心。
本次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加深了返乡人士对家乡的了解和感情,还为家乡的发展汇聚了智慧和力量。通过此次座谈会,进一步坚定了归雁兴乡人员回家工作的决心,凝聚了返乡人士的共识,激发了他们返乡创业的热情,为推动马蹄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会后,马蹄镇党委、政府将认真梳理参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其转化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具体行动,确保座谈会成果落地见效。
来源:马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