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资讯
古蔺受灾乡镇的水电、通讯、部分道路已基本恢复正常
8月8日至9日,古蔺县出现瞬时强降雨,导致部分乡镇出现滑坡、房屋受损、公路受阻,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月10日,在经历连续两天的灾后抢险、重建后,全县电力、通讯、道路基本恢复,部分因房屋受损而转移的农户也得到了妥善安置,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古蔺受灾乡镇的水电、通讯、部分道路已基本恢复正常
8月8日至9日,古蔺县出现瞬时强降雨,导致部分乡镇出现滑坡、房屋受损、公路受阻,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月10日,在经历连续两天的灾后抢险、重建后,全县电力、通讯、道路基本恢复,部分因房屋受损而转移的农户也得到了妥善安置,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来自彰德街道的民兵进行清淤工作。余芳 摄
八方支援
4个小时筹集15万元物资
因强降雨造成的灾情牵动着古蔺社会各界的心,在共青团古蔺县委第一时间倡议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防汛抗灾之际,古蔺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入抗洪救灾之中,紧急筹集物资驰援各受灾乡镇。

青年企业家志愿者为受灾乡镇送物资。李骁 摄
9日上午,古蔺县青年企业家志愿者紧急召集会议,就“防汛抗灾驰援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并迅速筹集资金,购置应急物资。从方案细化、物资采购、人员车辆的组织到物品装车等所有筹备工作仅用了4个小时,共筹集近15万元急需物资。其中,矿泉水400件,方便面720件,面包12500个,棉被150床,电筒100套,雨衣200套,大米160袋,月饼4箱,面条260把。在共青团古蔺县委的积极沟通联络下,本批救灾物资发往丹桂、石宝、大村、东新等灾情严重的乡镇。
9日下午,5辆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车分为2支队伍,分头行动。沿途随处可见塌方、滚石,参与驰援的青年志愿者保持高度警惕和紧密联系,避开危险、中断路段,到达目的地卸完物资后毫不停歇赶往下一站,一支队伍于18:00到达东新,18:50到达大村;另一支队伍18:30到达石宝,19:10到达丹桂。两支队伍于22:30平安返回县城。
加快抢修
11支队伍保障通信线路
强降雨后,古蔺县多个乡镇的通信线路不同程度受损,造成部分地区手机网络无信号。根据灾情形势,古蔺移动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11支专业队伍奔赴丹桂、石宝、茅溪、大村等乡镇进行通讯信号抢修,全力保障网络运行畅通。

移动公司员工现场检修通信线路。傅泽瑞 摄
针对停电区域,古蔺移动公司安排维护人员第一时间到位,同时调派发电机组,实时报告发电和抢修进展情况,保障通讯信息恢复畅通;根据线路走向,对灾情严重地区线路加强巡检抢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紧急抢修,消除隐患;同时加强内部联动,基站、传输、监控网络人员联合办公,第一时间了解断站情况,根据现场反馈及时进行人员、油机、车辆等调配。
现场参与线路抢修的工作人员黄伟介绍,为更好保障抢险救灾的通讯工作,抢修队伍从9日7时开展排危除险工作,当时情况比较危急,有的线缆已经倒在公路上造成交通堵塞,受灾最为严重的丹桂镇已经失去了通讯信号。为此,抢修队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重灾区。经过连续14个小时的奋战,到8月9日21时,各受灾地区移动信号基本恢复。8月10日,抢修队伍继续加强巡查巡检,确保通讯畅通。
测产理赔
15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
强降雨后,受灾地区部分农作物被毁。古蔺县农业农村局迅速调动1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成5支农业救灾工作小组,分别赶赴受灾一线实地核查受灾情况,指导农业抢险救灾工作。

农业救灾工作小组赶赴受灾一线实地核查受灾情况
此次暴雨造成古蔺县东部乡镇的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为尽快摸清农业灾害影响范围及程度,挽回农业经济损失,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指导受灾群众抓紧时机做好已成熟农作物抢收和养殖畜禽转移,并对因灾死亡畜禽做好无害化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古蔺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协调各保险公司前往受灾地区,对农户的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开展测产理赔,对溺毙或失踪的投保畜禽进行取证,并协助完善相关手续,尽快落实赔付。
古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农技人员将指导农户加大灾后农作物田间管理力度,有序恢复生产。针对甜橙、猕猴桃等经济作物以及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的灾后管理,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后期病虫害监测预警,确保灾后获得丰收。同时,通过早规划、早部署,牢牢抓住晚秋生产优势,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思路,指导农户通过扩大面积提高单产补回大春生产损失。另外,还组建了养殖技术指导小分队,对各大养殖场地落实卫生消毒和防疫,确保灾后无大疫,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
截至8月10日下午,古蔺东部受灾乡镇的水电、通讯、部分道路基本恢复正常。丹桂镇受灾较为严重的场镇老街的清淤和排危工作仍在进行,居民生产生活正有序恢复。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来源:泸州新闻网)
古蔺资讯
快看,古蔺酱酒上榜啦!
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入选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有利于提升我县酒产区知名度,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产业标准化、智能化升级,优化酒业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与增收,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对推动我县酒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4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公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入选《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产区主要地域范围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贵州省遵义市、毕节市。
此次名单的出炉,旨在深入挖掘各地优势资源,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产业体系,推动形成多元化、差异化的产业竞争格局,助力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规模不断壮大,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质量与效益。
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入选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有利于提升我县酒产区知名度,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产业标准化、智能化升级,优化酒业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与增收,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对推动我县酒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古蔺县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局
古蔺融媒消息4月11日,古蔺县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竞进拉练暨观口水库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利军宣布观口水库项目开工。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刘松梅,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罗波参加仪式。
观口水库建设于白沙场镇,是古蔺县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古蔺县最大的水利工程,被列入全省重点项目,预计2028年建成投用。水库总库容2442万立方米,总投资11.8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枢纽和灌区两部分,枢纽最大坝高75.1米,灌区渠系总长47.76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保障德耀、马蹄等6个乡镇7.85万人饮水安全和10.52万亩耕地灌溉,为古蔺县城供水提供主水源支撑。
近年来,古蔺县水利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古蔺县先后建成观文水库、朝门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谋划推动金龙水库、古蔺河大型灌区等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巩固粮食安全、提升水利防灾能力、保障民生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2025年是古蔺县“项目投资攻坚年”,当前,古蔺县正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构建以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生态圈为引领,百亿级能源、绿色建材、绿色食品、文旅康养产业链为支撑的“一圈四链”特色产业体系。观口水库等356个重点项目将全面发力,总投资达283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9.3亿元,以项目建设支撑古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工仪式后还开展了古蔺县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竞进拉练。
相关县领导参加活动。
古蔺资讯
古蔺县建材产品名录库(第一期)
根据《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推进实施方案(2025—2027)》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经企业自主申报,部门审核并公示,现正式发布《古蔺县建材产品名录库(第一期)》。鼓励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自主优先选用古蔺县建材产品。